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頭前重劃區信貸年息貸款全省皆可處理>關埔重劃區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乙種建築用地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分散式風電何時推、向哪推、怎麼推

文·本刊記者 張越月連串的利好政策,讓分佈式光伏剛經歷一番業界追捧。如今,風電的好政策也來瞭。2014年4月中旬,被視作行業風向的《做好2014年風電並網和消納工作》發佈。1924字的通知正文中,涉及消納並網的內容約近五分之四的篇幅,但更讓市場關註的,反倒是另五分之一的開發內容——“大力推動分散風能資源的開發建設”。分散式風電,即位於負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規模遠距離輸送電力為目的,所產生的電力就近接入當地電網進行消納的風電項目。2011年7月之前,能源局對於這類項目的統稱仍是“分佈式風電”。2011年7月,《關於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的通知》將“分佈式”改成“分散式”。當年11月的“374號文件”進一步指出,要“探索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新模式”,這被業內認為是風電從“規模化集中開發”,轉向“集中規模化開發”與“分散式開發”並行探索的開始。但探索近三年後,分散式風電的推進卻遠不及想象中那麼快。或許正是因此,能源局在此次的表述中,第一次使用瞭“大力推動”。而眼下,分散式風電是否真到瞭大力推動的時刻?同樣是分佈式新能源行業,風電如何避免光伏的問題?細則先行其實,大力推動的火候並不足。從裝機規劃說,2011年至今,國傢能源局總共發佈四次《“十二五”風電項目核準計劃》,共涉及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其中,僅在2012年3月公佈的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中,“分散式”被明確提及。但是,這份計劃所列出的18個分散式項目,其裝機容量僅有83.7萬千瓦,與之前所說的2300萬千瓦相去甚遠。再看預期投資者。在2012年列入計劃的18個項目中,85%以上的開發者來自大唐、華能、龍源等國字頭企業,是概念中“不差錢”的代表。比如龍源電力就拿到19.8萬千瓦的項目,占到總共83.7萬千瓦的20%。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集中式風電開發初期的情況。但不同的是,大規模風電雖然也是依靠政策推動的市場,但開發量大、市場參與度高。而分散式風電發展至今,政府表現出的態度都是“慎之又慎”。其中原因在哪裡?在業內人士看來,技術成本高是最大的問題。眾所周知,在對風電的分散式開發中,主要是利用低風速資源。但根據業內人士的研究,適用於低風速地區的風電機組制造成本,必然高於目前用於中高風速地區的風電機組,整機制造商必須花費大量資金,對當前風電機組的設計進行創新,甚至翻新。其次是政策細則。因為發展時間短,政府來不及完善諸多產業規范、技術標準,特別是業內人士關註的補貼和流程問題。特別是一些針對分散式風電的特殊政策,因為除瞭上述新能源行業的整體桎梏外,分散式風電還有自己的不足。最大的麻煩就是安裝和產權。多位風電業內人士指出,分佈式光伏之所以迅速推廣,一個重要原因是設備安裝相對簡便,而風機設備體積大,無論是征地、安裝還是環評,程序仍較為復雜。因此,大力推廣最好在政策制定後再逐步執行,另外,根據分散式風電的特點和不同地方的特色,政府還要出臺相關實施細則,以盡快讓市場形成,避免執行中出現產業鏈斷裂的局面。創造市場當然,即便政策條件不成熟,但總有人堅信“隻有在創新中不斷冒險,才能持續獲益”。從2012年“並行探索”的建議發出後不久,一些企業便開始把寶押向分散式。然而這種趨勢很快減弱。沒有持續的政策跟進是重要原因,但企業忌憚和停滯的原因還有一個——市場。眾所周知,中國風電市場曾經歷過一次“急剎車”。由於忽視培育和配合市場,導致諸多廠商進入行業,風機產能瘋狂擴大。而產能過剩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制造的利潤空間和科技投入被壓縮。缺錢的企業,多數選擇把有限的資源優先投向政策和研發水平較好的集中式風電,但求度過危機,而不願去未知的分散式市場豪賭一把。但眼下情況不同,隨著2014年年初,風電行業一片飄紅的年報出爐,虧損三年的情況大有好轉。這意味著,企業已經開始尋找新的投資藍海。而分散式無疑是最合適的。原因在於,集中式風電主要集中在我國優質的風能資源區,而這樣的風場已開發殆盡,而有利於分散式開發的風場資源仍然較多。根據媒體的最新報道,一些設備企業已經謀劃在華南和華東等地獲得風機訂單,並預計因此業績或有成倍提高。近期,華銳風電總裁劉征奇對媒體公開表示,已經拿到10萬千瓦左右的分佈式項目,並開始設計工作,要爭取在年內實現運行。發電企業也迅速跟進。根據龍源電力2013年年報,其在東三省和內蒙古等地的擴張速度明顯降低,而在分散式風電項目集中的貴州、安徽和雲南,發電量增幅卻均在50%以上。國電集團也在2014年的工作報告中明確要“研究開發分佈式風電”。而根據風能行業的經驗,但凡大企業有實質動作,更多的中小企業會敏銳地意識到這一變化,並發力緊跟。雖然有過剩教訓在前,但在較大的市場蛋糕面前,企業往往會忽視這種危險。此時,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該著重提前發現和培育市場空間,讓現有產能或者即將出現的新產能可以有效釋放。倒逼模式同樣,光伏分佈式的最大教訓——盈利模式也應該被格外關註。盡管光伏盡享國傢政策力推、行業市場膨脹,但讓所有人頭疼的是,成功的盈利模式一直沒有被探索出來。人們已經為分佈式光伏項目量身打造瞭不下數十種模式,呈現出高達10%的預期收益率。但至今,幾乎鮮見真金白銀。類似的事情或也在風電上出現苗頭。因為企業看大分散式,主要理由也是收益率。根據浙江一傢風機企業的研究報告,若按照上網電價0.6元/千瓦時計算,在年平均風速5米/秒~6米/秒的地區,分散式項目的年收益率可以達到11%~17%。華銳風電也稱“投建分佈式發電項目或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因為“其內部收益率也可達8%~10%。”這個比例雖然無法與幾年前40%的行業利潤相比,但至少能與目前分佈式光伏的預期利潤平齊。而支撐這個利潤率的,則是企業對分散式項目預設的商業模式,即項目采取最小安裝成本,最大可能地臨近受端,加上國傢電網《關於做好分佈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支持,隻要實現機組基本滿發,便能保證項目的穩定投資收益率。然而,在看似很美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中,有一個問題不應被忽略——投資回收時間。不難發現,目前企業所預測的收益率更強調經濟性,而小型風電並網系統的回收期較長,以上述年平均風速5m/s~6m/s的項目為例,其投資回報少則5年,多的要持續9年左右。業內人士指出,對沖投資回收時間的方式,可以通過增加相關補貼來實現。否則,參與分散式項目的企業數量或難以增加,形成真正的市場也將假以時日。而補貼是否是盈利模式的最好出路?要知道,中國諸多行業多年沉湎於補貼溫床,而一旦隨著相關優惠政策和補貼的調整變化,業績就會出現滑坡,引發行業危機。因此,采取鼓勵的措施,倒逼商業模式盡快形成,才是分散式風電避免長久不盈利尷尬的關鍵。(文章來源:能源評論)(編輯:張掖)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6-19/16584889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ameve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